神恩,從北美查經班開始……

——我所經歷北美查經班的興起、發展與主的大使命

張紀德

華人查經班是北美當留學生中非常獨特的現象,長遠地帶動並影響半世紀大量華人歸主及教會的增長。我四十多年前到紐約上州在研究所就讀,就踏入這股由涓涓细流而慢慢形成的洪流。回顧這些年,我們從查經班見證了神奇妙的作為、聖靈持續的工作。

源起與現狀:從清末到現在

華人自滿清末年來美,開始多為勞工。民國初期的少數留學生,在學成後大都回國,留在北美的極少,基督徒更少。1949年由於中國大陸政權發生巨大變化,數百萬的華人流亡臺灣、香港或他鄉。六十年代起大量港臺留學生來到美國及加拿大,讀研究所或大學。大約六十年中,查經班在幾個中國留學生較多的校園開始,快速發展到北美許多華人就讀的大學。

這些留學生,初到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,在舉目無親、經濟窘迫的環境中,不得不做「虛心的人」、「哀慟的人」,以致成為一群「飢渴慕義的人」。

在查經班的讀經交通、彼此服事、支持中,得到信心及安慰,能勝過難處,度過一週又一週。原本很少有聖經或神學基礎的留學生,在生活境遇挑戰中,經歷著神話語的真實,加上一些牧師與傳道人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校園傳道及門徒培訓,還有區域查經班的聯合退修会、福音營等,能夠聽到很紮實的福音和解經,以及神僕人們的生命見證。很多學生被感動而信耶穌得救;不但進了神國,更成為基督的門徒;在查經班裏,學會讀經、禱告,也能學到如何傳福音、領詩、領會,以及同工配搭服事。由於大多學生是初信,少宗派障礙,很容易在基督裏同工。每年一批畢業離開,又來一批新生,年復一年,都成了神國的生力軍。如今,從學生查經班到教會,每年在北美許多區域,有聯合福音營、退修会; 許多的華人信主、生命更新。這種模式在歐洲也在發生果效。

這些高學歷又能明白聖經真理的學生基督徒畢業後,到各地能傳福音、帶查經、帶聚會,在教會中肯服事、能辦事,也樂意出錢出力拓展教會。那些年,畢業生大多數留在北美就業、成家。因屬靈的需要,七十年代許多小型華人教會在各地出現;有一些是由查經班轉型而成。起初華人大多借用西國教會開始簡單的聚會。到八十年代,逐漸有能力買下西人的舊堂,或改建民宅來聚會,可以較方便運作。九十年代開始,有眾多的大陸留學生在查經班及教會信主得救,因此多數的華人教會人數倍增,更能發展功能,各地宣教、擴張神的國度。如今華人教會,小的幾十人、大的幾千人,在北美各地興起,分堂或建堂,達千所。

使者協會與查經班:從聯合到推動

六十年末期,我到紐約水牛城(Buffalo)修博士學位。到校不久,就被朋友帶到校園旁邊的查經班。當時這查經班好像成立沒兩年,來查經的人數,大約二十人,分國語組及粵語組。偶爾有較熟悉聖經的弟兄從旁邊的羅城(Rochester) 開五十邁來給我們打氣。次年,羅城查經班在紐約上州推動六個查經班,水牛城、羅城、雪城(Syracuse) 、伊城(Ithaca) 、阿城(Albany) 、賓城(Binghamton) ,一起參加使者協會主辦的夏令會。

這個每年在賓州松溪(Pinebrook)舉行的夏令會,由使者輔導、安排講員及通告各地查經班,而報名、聚會、事務等則每年輪流由美東的兩三個查經班分擔。使者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兼總幹事周主培牧師很謙和,對神有信心,對人能信任,很少規條,只給大原則,把聚會服事交托給這些年輕的弟兄姊妹們,他只在旁邊顧問,鼓勵為主而活。在服事中大家操練在基督裏謙卑,同心配搭,彼此扶持,信任其他查經班的弟兄姊妹。松溪夏令會通常是四天,每日以晨禱開始,而後有主題講道、小組查經、專題、見證分享等,都是豐盛的屬靈宴席。我們先後聽過許多神重用的僕人——于力工、林道亮、沈保羅、唐崇榮、滕近輝、吳勇、韓偉、王守仁等的講道及見證。

七十年代初,參加松溪夏令會的人數,從一百餘人增到四百多;有來自北美很遠很多地區查經班的領袖,他們來學習、彼此分享經驗。不久,各地都開始自辦區域性的退修會,使得更多人可以得到更好的屬靈造就。紐約上州查經班的聯合退修會,通常在春假及秋假舉行,本地美國學生都回家或度假去了,正好給中國學生們一個很好的去處。

那年代沒有電腦網路,彼此聯繫不易。使者協會開創不久,但竭力推進跨州留學生福音事工,很辛苦。周主培牧師與同工經常長途走訪北美各大學,每年會到我們紐約上州查經班,通過短講等形式,在靈裏鼓勵大家。周牧師的禱告簡明有條理、穩重有力度。當時《使者》雜誌是北美查經班維一屬靈交通見證的管道,也是一種靈命跟進,不限於時間空間;至今,《使者》對留學生及教會青年人的福音事工,仍發揮著重要作用與貢獻。

那些年,在水牛城查經班有一位段教授,五零年以前已在山東大學教物理,是來美拿博士學位的年長弟兄,因大陸的政治變革,不能回山東老家,就留在水牛城大學任教。他在我們當中如一位長者輔導,每個查經班的聚會、活動都熱心參與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國,改善中美關係;段教授立即回山東陳情當局,允許老妻到美國。段教授的禱告、忍耐等候,終於全家得以團圓。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,段老師母能度過重重難關來到美國,在當年是個神跡。此後,段老夫婦就像查經班的大家長,關心每個人,常開心見證主的恩典,聚餐時供應麵食。

還有一個敬虔的美國衛氏(Webster) 家庭,對華人很有負擔,不但開放自己的家,給我們查經班每禮拜五聚會,並且中學年齡的小兒子為我們每個聚會司琴,上大學大兒子也到臺灣的中原大學,宣教一年。

在這樣有愛心、好見證基督徒的相伴下,大家齊心努力傳福音、帶同學,查經班人數逐年增加;到我畢業時,達到七十多人。這使得查經班成為當年校園中最活躍的華人團體,不少新人到我們當中感到榮幸,也成為基督徒。

發展與蛻變:從查經班到教會

我1973年到耶魯醫學院作藥理博士後研究。在新港 (New Haven) 的華人留學生不多,來自世界各地。當時有一個華人小教會,以粵語為主,對多數不悉該方言者有障礙,我就與幾位講普通話的學生開始國話查經團契,有十幾位大學生及研究生參加。我們這小團契也與康州及羅德島幾個大學查經班,聯合舉辦退修会;其中就曾一次,是參與服事使者輔導的松溪夏令會。

1976年我到費城(Philadelphia)作研究一年。賓州大學校園旁邊,有一個四十多位學生及青年人參加的查經班,在長者楊大夫的愛心輔導下,查經班、退修会亦辦得有聲有色。在華人街,有粵語及國話華人教會各一所,有多年歷史,各有約兩百會眾。當年在郊區工作、住家的一些基督徒,感於交通不便,開始由郊區團契轉型成當地華人教會。

那七、八年間,遇到周主培牧師、林三綱長老、徐華醫師等,他們經常在各地教導、傳福音、講道,幫助了許多查經班的成長。徐醫師在華人中傳福音,大有能力; 經常從醫院手術室直奔各地,極少休息,每次講道都堅持兩、三小時; 那種傳福音、推展神國的急切,非常感人,每次呼召都有很多人決志接受耶穌。1977年我到新澤西藥廠工作,正巧徐醫師與一批同工在附近植堂,就參加他們教會,做留學生工作,把學生及年青人等新生力帶進教會,也開始我三十多年的教會事奉,參與了主日學、講道、禱告會、長執會、家庭福音小組、植堂及建堂等。很感謝當年那些主的僕人,奔走各地,忠心傳道,給我們在年輕時打好屬靈根基;如今,其中幾位已到主那裏去了,但他們傳給我們道及榜樣長存。

從查經班到教會,是北美華人福音事工的趨向,是主在這個時代的引導。學生在查經班,從聖經裝備與靈命更新,轉到了通過查經班把更多的人帶進教會,並在教會中成長及華人宣教的重要力量。

異象與使命:從北美到普世宣教

記得四十年前在使者協會主辦的夏令會中,周牧師及前輩傳道人,就預見到神在北美華人留學生基督徒中有特別的心意,因為中國大陸福音的門會開,我們要為基督的真理及救恩作見證。

當時的中國,還在文化大革命期間,人無法想像福音的門如何打開? 然而周牧師卻滿有信心,每年都向查經班提出挑戰,要請大家迫切為開大陸福音的門禱告。

果然,1978年開始,中國改革開放以後,對基督徒及教會的逼迫阻擋逐漸減少。特別是近二十年來,我們確實看到,不但大量中國留學生到北美接受福音、信主、進到教會,並且借著這些留學生將福音帶回去。也有越來越多的在北美成長起來的基督徒、牧師及傳道人到中國大陸傳道、培訓、建立查經班與教會。回想起來,聖靈早就借著周牧師及使者,把這個異像放在查經班的留學生心中; 通過查經班,讓北美的華人基督徒及教會預備好,能把福音傳給中國同胞。

“多種的多收,少種的少收”是亙古不變的真理。廿一世紀,不但許多中國基督徒的生命經歷、對聖經真道的認識俱增,加上各地華人經濟實力加增,因而華人教會承擔普世宣教的重任是無可推諉的。願各地的教會及查經班都成為主的明燈見證,每一個弟兄姊妹,一代接一代都能成為基督的門徒,能走十字架的道路、建立團契與查經班、建立教會、牧養會眾、擔負起主的大使命,直到祂再來。

,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