憶在安城查經班的日子

孫寶年

“史前”時期

這應該是安城教會(Amherst Chinese Church)的史前時代了。

1963年9月我隻身從台北到了安城,舉目無親,系主任把我安排住在大學部的女生宿舍Thatcher House。那些女生講話很快,聽得我非常緊張,一學期下來,我有兩句話講得最溜,一是“Excuse me”,一是“I beg your pardon”,但他們對我很好,常邀我去他們家過節,大概因我是全宿舍唯一的外國人。

由於英文不好,那時我整天棒着字典,記的筆記像是出填空題,每遇關鍵字就留白,晚上讀到很晚,試圖填滿筆記上的空白,挫折感常襲心頭。回到宿舍的單人房中,跪在床旁禱告,深深體會出”只見耶穌一人在那裡”(路9:36),不像在台灣時有教會、團契的支持,不時有弟兄姊妹互相拉拔。

於是我参加了學校的IVCF(Inter-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) ,學習對照看英文聖經,並被介紹了一本查經的参考書“Search the Scriptures”(Inter-Varsity Press出版) ,到如今我仍珍藏手邊,不時参考他的問題,讓我學習聖經的邏輯思考。主日時就跟着他們到安城北邊的North Leveret教會去崇拜。那教會對學生很好,對外國學生尤其好,讓我領略出在主裡並不分哪國人,都是主的肢體。

 茁壯時期

第二年,從台灣來了幾位女生,分別住在不同幢的女生宿舍裡。畢家玲、陳明湘、符黃裳三位常在星期五的晚上,到我住的Johnson House來和我小聚。因我父母為我訂了《中央日報》海外版,我們邊看報邊聊天、吃零食,也算解解鄉愁。

暑假時,宿舍關門,我們四人就租下在校園附近19 Philips St.的二層樓小房子,樓下是客廳、飯廳、廚房,樓上是二間卧房與浴室。附近兩條街上也住了幾位台灣去的男生:楊文建、李誠、韓芳雄、劉重錚和姐姐劉重芳、以及從香港來住在Lincoln Apt的傅中夫婦(Paul and Joan Fu) ,都是基督徒,於是就在我們的小房子裡開始了週五晚上的查經聚會,大家輪流領查經分享。

那時麻省理工學院(MIT)有個蠻興旺的華人查經班,他們的輔導嚴開仁大夫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,他與嚴師母都是愛主的醫生。聽說我們開始了查經聚會,嚴大夫就每月一次,下了班就開車來,聚會後再開回Boston 附近的家。有時回程中累了,就停在路邊,小睡一下再開。有一個夏天的星期六,嚴大夫、嚴師母、兩個兒子及一些MIT查經班的弟兄弟姐妹來安城,與我們一齊在學校的湖邊垂柳下聚會,嚴家帶來了茶葉蛋,兄弟兩人分給我們所有的人吃,後來我聽見哥哥小聲對弟弟說,“不够了,我們兩個不要吃。”他們一家人美好的生活見證深印我腦中,特別是他們教導孩子的方式,是我學習的榜樣。雖然嚴大夫與師母都已安息主懷,他們仍如雲彩一般環繞着許多曾受他們關心的學生。 查經班在嚴大夫及一些路過安城的屬靈長者的關懷代禱下,漸漸成長,渴慕的心也驅馳我們更多親近主。

記得暑假中有段時間,我們好些弟兄弟姊妹清早在Amherst College一處地勢較高又開濶的草地上,一同靈修,細嚐清晨甘露,使我們彼此都得激勵。之後,神也祝福了四對好姻緣:李誠、陳明湘;劉重錚、符黃裳;韓芳雄、楊芬惠;楊文建、黎慰之,他們都同心同行到如今。

結語

回想那段日子,己是近半世紀前了,那時怎料到會有今天的安城教會?可見栽種的,算不得甚麼,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麽,只在那叫他生長的上帝 (林前3:7)。願那叫他生長的上帝厚賜安城教会,使他持續成長,成為安城華人與美國人的祝福。

作者簡介

1967於麻州大學獲食品科學碩士,後至Rutgers大學獲博士;曾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;台灣校園團契蕫事會主席、台北基督學(書)院蕫事長、基督教浸會神學院蕫事、基督教論壇蕫事。

,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